close

DSC_8682_235.JPGDSC_8664_258.JPG古希臘,羅馬時期為了建築神殿,皇宮以及其他重要的建築,發展出五種重要的石柱,柱式的演變甚至可上溯至埃及神廟建築

,其藝術價值傳世至今,希臘時期從西元前七世紀到西元前五世紀,陸續發展出多立克柱,愛奧尼克柱和科林斯柱,到了羅馬時期增加了比多立克簡單質樸的塔斯干柱,以及比科林斯柱還要繁雜華麗的複合柱式,我們到了歐洲看到很多教堂,博物館,皇宮,那些漂亮的石柱,就是這樣延伸過來的,台灣因早期受日本人統治了五十年,也可以看到一些這種建築元素,如位於台北市新公園的歷史博物館,附近早期的土地銀行。。。等,甚至苗栗縣的獅頭山的寺廟,我退休後在那裏當導覽志工十多年,到了獅頭山,上了石階穿過紫陽門的第一座廟辅天宮的拜殿,除了傳統的四點金柱以外,就可以看到柱身有溝槽,柱頭是一圈無裝飾的盤狀型的多立克柱,還有柱頭有芼蒗葉(像大白菜)像盛滿花草的花籃的科林斯柱,甚至傳統的龍柱,匠師都在柱頭雕上像大白菜一樣的芼蒗葉,再過去尾端的開善寺,是採北方建築,但廟裡卻有12跟圓形粗壯沒有任何裝飾的塔斯干柱,每當我導覽解說這些柱式,再配以圖片,往往引起很多人的興趣,其實這些都是受了日治時期,日本建築師的影響,像台南就看不到這些,因為曾經接受過一些古蹟解說訓練,所以我對石柱,石雕,木雕特別感興趣,我曾經到盧溝橋把橋上不同的石獅都拍了下來。

DSC_8614_198_265.JPG

DSC_8616_201_266.JPG

DSC_8609_192.JPG

以上是華麗的複合柱式

DSC_8611_194.JPG

複合柱式

DSC_8644_226.JPG

這是柱頭有芼蒗葉的科林斯柱

DSC_8659_230.JPG

DSC_8676_245.JPG

DSC_8678_240.JPG

DSC_8677_244.JPG

DSC_8627_205.JPG

DSC_8682_235.JPG

DSC_8671_248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m-玉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